小時候兄弟姐妹眾多
家貧加上母親後天聾啞
父親又忙於生計、日夜奔波
七個娃兒像是沒人養的「野孩子」
(自視高人一等鄰居的鄙視模樣至今仍歷歷在目)。

印象中只有年邁的「阿祖」(曾祖母) 會真正疼惜地歎著:
「靠天公伯仔養大漢ㄟ囝仔」。  
 
所以小時候最喜歡溺在八十幾歲的曾祖母身邊聽她細訴古早的童年往事。


那段悲慘的歲月是她老人家行將就木卻記憶鮮明的黃樑一夢!
即便懵懂不知的年紀卻還記得那麼一個故事
一個十一歲的童養媳生育了一大群孩子
卻都幾乎因病早年夭折
只有一男一女存活下來
那就是Erma的祖母及舅公
(因為父母近親聯姻舅公也是外祖父)。

十九世紀末的艱困生活環境
迫使曾祖父母必須長途跋涉求取零工餬口
身為長姐的祖母也因此必須背著弟妹
千里迢迢找尋母親餵食弟妹奶水。
 
除了飢餓貧困
曾祖父母還經歷了多個小孩因病無錢醫治而腐爛至死的人間至痛
那是一段呼天不應卻又得看天吃飯的年代
人們必須對老天爺卑躬屈膝、聽天由命。

其後,祖母在五十歲因子宮癌去逝
曾祖父母又再一次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
 
因為母親聾啞、祖母早逝
小時候幾乎是和曾祖母相依為命
是她幫忙搖著特大搖籃、餵食「米仔奶」
看著雙胞胎姐妹長大的。

農忙期間矮緩佝僂的曾祖母偶會幫忙看顧曝曬的農作物
常常水稻收割後姐妹倆就到曬穀場與她老人家聊天
幫忙驅趕聞稻香而來的飛禽走獸
再滿心歡喜地接受一包「糖甘仔」或花生米做為犒賞零嘴。
若是下起西北雨
大人們會從田裏匆忙趕回
將稻米堆掃成丘再以布篷覆蓋
等待雨過天晴後再繼續曝曬。
 
記憶中
裹著三寸金蓮小腳的曾祖母因為年歲已高行動非常不便
每日只能倚坐在大廳門廊的屋簷下往南眺望、與記憶交談。

在以八十九歲高齡壽終正寢時
送終隊伍下至曾曾孫輩、浩浩盪盪
在鄉村小徑上綿延數百尺好不風光。


 
Erma寫於2002,分享於2013.10.20 ... to be continued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ma郁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