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家貧原故亦或溫厚個性使然
父親與母親的婚姻是比較宿命的;
原來父親與母親是姑舅甥輩的表兄妹
(母親為父親的舅舅之女,父親為母親的姑姑之子)
在現今律法是不可以聯姻的。
可是外祖母深怕聾啞的母親被外人欺負
硬是在「自家人」中挑選了厚道仁心的父親做為乘龍快婿。
父親說他在退伍當天才被告知6天後要成親 (多麼無奈)
雖然如此父親還是不負外婆所望
在他有生之年讓母親過著衣食無缺又無憂無慮的生活
獨自肩起了生活重擔。
思及父親在四十六年的婚姻生活當中
必須獨自面對的冷嘲熱諷
又無人可以訴苦的悽涼
常常酸楚中來。
父親雖非飽讀詩書之士卻有著溫文儒雅的天生氣度。
印象中,從有記憶開始就很少看到父親動氣發怒
只有孩提時代的頑劣才惹來處罰;
有一回國小午休時間與雙胞胎姐姐回家午餐
因為戀看電視歌仔戲 (四十年前甚為風靡)
竟然忘了回學校上下午的課
到了晚上除了被父親罰跪
還被賞了竹子大板而記憶深刻
也因而從此不敢再犯。
再則
與雙胞胎姐姐自小就常為了爭奪一條棉被大打出手
吵得在隔壁房休息的父親不勝其擾之下
不得不起床掄起竹子喝阻姐妹倆
通常姐妹倆就往大竹床的兩端躲
和父親玩起追逐戰。
說起兄弟姐妹之戰
自小就是大姐和大哥配對吵得兇 (可至拳頭相向)
按照輩份順序往下是
雙胞胎姐妹天生成對吼得厲害 (多半是君子動口不動手)
再來就是大妹、小弟和小妹自然形成一小團隊
幾乎天天吵(手口並用)且天天有人號啕大哭。
那種耳根不得片刻清淨的景象還宛如昨日
晃眼間大夥兒皆已長大成人且多半成家立業
也自然而然各自成對且特別有話題的相親相愛。
貧困歲月裏只有孩童不知人間疾苦。
父親不僅得奔波於柴米油鹽的生計大事
又得疲於應付人情險惡
長輩後來告知有那麼一回
父親不小心將賣漁貨款五萬元忘了從借騎的摩托車置物箱裏取回
追討不回之下求助民意代表追索
竟然要價一萬元酬鏞 (落井下石)
父親說當時變換總家產只有六仟元
求借親朋皆碰壁而回
在焦頭爛額之際幸得好鄰居相助才化此災難。
即便如此父親仍不忘為善助人之心。
記得兒時有位不務正業的流氓鄰居
三不五時會來「借」錢花用 (實則有去無回)
父親總是視為花錢消災
他說不能冒險賭上一家九口的命
和沒有家累的流氓一命相抵太不划算。
值得安慰的是那位流氓鄰居有感於父親的仁心及為人
並沒有食髓知味一再索取造成家中經濟雪上加霜。
後來家中經濟稍有改善
每逢年節寺廟修繕或村中建造馬路
父親總是不落人後慷慨解囊。
若是有人急難上門求借亦不吝出手相助
不論小額巨款從不收取利息
亦少書寫借據
又因為很少主動催討自然多半石沈大海。
因此
常常有人恥笑父親是「傻大呆」
殊不知父親是有著常人所沒有的大施與大捨的偉大胸襟
或許是他有感於舊時求助無門之苦吧
所以才立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心願做為回報
甚至更是將它發揚光大。
--- to be continued
- Sep 26 Thu 2013 17:15
憶父片段-思想起 part 2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