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筆至此
應該為爸的宗教信仰做下最後註解
這也是從爸患病、往生的過程中所得到的啓發及深切的體會。 

首先
無可否認的
宗教信仰是非常必要的的精神寄託
尤其是對臨終者的依歸寄託
宛如一盞明燈
具有臨門一腳的指引作用。

因為面對死亡是一件亟需勇氣的極難之事
難免會有恐慌、會有不知何去何從的茫然與無助。

此時
堅定的宗教信仰才能指點出前往的目標與方向
才能幫忙去除心中的疑慮而比較坦然的去面對並踏上行程
這是爸為我們所上的最後一堂「死亡課程」。
 
然而
信仰什麼宗教都應該是一樣的
只要認同它的宗旨
只要是教人行善的宗教都是好的宗教、值得信仰的宗教。

筆者私人的看法是
萬教歸於一宗
或許
佛陀所講的西方極樂世界不也等同於耶穌基督倡言的天堂?
又或許
說不定基督就是佛陀以應身如來的化身
去渡化西方國家的另外一種形式?
而佛教宣揚的 「大愛」 和基督教所倡導的「神愛世人」
是不是也有異曲同工之玄機所在呢?
 
其次
針對最具爭議的宗教獻金更是感觸良深。
似乎時下不乏有人誤將「捐獻」
當做「福報」或「功德」的交換條件
所以才時有所聞某某信徒將家中財物全數捐獻給宗教團體
反而不顧家中生計而只自顧著不食人間煙火的一味誦經唸佛
繼而引發家庭革命等等
實在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我們也發現爸在晚年後期也漸漸步上
這種 「陷入無底洞」的「全心奉獻」
甚至幾乎到了「利誘」他人到佛堂誦經唸佛的地步
(爸曾獨資善款興建了下營本願山念佛堂)
而成了有心人士的利用弱點。

這是截至目前為止無法讓人接受的做法
雖然我們知道爸的用意大部份是為了子女
為了蔽蔭後代的兒孫們。
 
一直深信爸在別人眼中的 「現世福報」 (兒女有成、獨立自主)
是因為他長年累月的修身養性、默默行善得來的
不是短時間的宗教信仰或偶爾幾次的捐獻獲至的。

誠如慧淨法師開示爸時所闡明的-
捐獻並不等同於福報或功德
所謂的功德是要靠著本身虔誠的誦經唸佛、勤做功課
才能得到絕大部份的功德;
而捐獻不計多寡僅能得到極少的福報
與功德更是兩碼子事。
 
這更加印証了筆者的看法
福報應該是從日常生活的修行得來的
不是用其他「吾欲為之」的有心方法得來的。

所以
捐獻應該要量力而為
而且是在自然而然發心、在無後顧之憂、
在無所求的心態之下才能得到最大福報的。
 
不知道慧淨法師的一席話有沒有讓爸想通這一層道理?
說來也真是無獨有偶
2月20日曾與大哥為此問題有激烈爭辯
隔天21日也向爸輕描淡寫地提示了一點點看法
(此時忌諱向爸正面點破)
看得出來爸當時並不能茍同

記得在向爸婉轉勸說時:

「阿爸,我相信以您的為人及修行一定可以成佛、蒙佛召引的」

爸還鎖著眉、搖著頭說:「我修的不夠」

結果2月22日慧淨法師就到家裏來了
還做了以上和筆者的觀點大同小異的開示
是巧合嗎?
還是冥冥之中佛陀在引導?
 
很遺憾
沒有來得及在爸生前與他深入探討「佛在心中莫遠求」這個習題
筆者深信在家居士的修行人
應該著重日常生活的修身養性
在兼顧家庭、無後顧之憂後再潛心研究佛理、誦經唸佛
就如同爸早期在家修行的模式
應該是比較健康的修行方式。

而不是投注太多精力於宗教團體的法事而東奔西跑
是既傷神又耗費金錢與時間
對健康狀況原本就不好的人來說只會雪上加霜
使病情延誤或加劇而不自知。
 
前陣子控空研讀了一部份「阿彌陀經」白話解釋本
終於瞭解了爸以前常說的一句話:「佛使人開智慧」
以爸「零零落落」的小學學歷
卻可以深入佛教的浩瀚書海中瞭解經義
實在令人讚歎
不得不折服於爸的求知精神及佛的力量。
 
最後
要向親愛的阿爸說:
「阿爸,請放心
在我晚年人生經歷已經到達較圓滿純熟的境界時
我會跟隨您的精神
利用更多時間來研究佛理、誦經唸佛的。
我相信除了知識
豐富的人生經歷也是研究佛理的一大助力
更容易藉之參透佛經裏的道理的。」

 
Erma 寫於2002年6月6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ma郁儒 的頭像
    Erma郁儒

    Erma郁儒心視界

    Erma郁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